濁水溪布農部落自然人文行腳
作者 /黃聖慧  日期 /2005-09-01
 
 
自從加入523與山相戀及幹部課程,發現部落田野活動最能滿足我對自然人文的好奇與關懷。參加幾次活動後漸漸了解事先搜集資料及將資料依各種主題分門別類整理的重要,因為到部落最值回票價就是與原住民面對面溝通,若事先做功課在觀察人、事、地、時、物即知道那些資料是我想應證那些資料是需要澄清。城鄉的差異、種族的歧見是需要以開放的心彼此對談,有心人的投入把所見所聞讓更多人知道才能促進彼此融合。雖然我還在摸索期,但用心、用情與部落接觸對話,親身投入後才能真誠體會,學習尊重不同的族群與文化。523的部落之旅就像灑下一把種子,只要認真灌溉帶領更多人進入山林部落,總有一天一棵棵的樹苗會長成樹林。


自我介紹後領隊阿布放了幾張布農族音樂,如八部合音、巨木杵樂、口簧琴等,讓每個人的心先沉澱下來,我很享受這種團隊氣氛,也能感受阿布的用心及其帶隊風格。夥伴來自四面八方,大家把熱誠的心都帶來了,部落關懷是需要凝聚各種力量,每個人依自己的方式關懷,廷斌不棄不餒推動,阿布整理完整資料,而我則是以參與活動來支持,只要成行就能帶動更多人關心。


在水里吃過肉圓就開始沿濁水溪走台16線進入部落,我想,我應該來看看這片土地了。


人和村


羅羅谷山村體驗營區一眼望去峰巒相疊,整齊清潔的木屋,對登山的人就像是五星級的招待。營區入口的桑樹結實累累,生態池吸引每個人尋找青蛙的蹤跡,清新的空氣讓緊繃的神經放鬆。風味餐採集了多種野菜,如龍鬚菜、過貓蕨、樹豆、刺蔥,一道道健康天然的食物,尤其Dana刺蔥特殊的辛香味令人回味。


部落十分注重倫理與長老的地位,巒社群80歲Bage Jolu 長老,帶領我們走卓崑溪河床,一股股慈祥的暖流溫暖我們的心,雖然聽不懂布農族語言,透過財富的翻譯可以感受其安定的力量及希望傳統知識、歷史文化及自然環境資源傳承下去的心。長老教我們認識野生植物及用途,並示範在狩獵如何運用芒草引導方向及其他多樣用途。


台16線是土石流密集區,土石流主要發生在山凹

處或河谷中,鬆散的地表土石受重力牽引,成流體狀向下運動。雖然每次地震、颱風從電視報導知道土石流消息,在進入羅羅谷前已經有心理準備,但是親眼目睹路毀橋斷還是感到神傷。災變所帶來的毀滅總是讓人措手不及,當溪水暴漲土石崩落的當時,我們原住民朋友生命財產受威脅,面臨撤離或死守家園時,總是有一些無奈。長老回憶卓崑溪河床一直升高,原本生機蓬勃的山景,變成一片狼藉的黃濁、破碎的土地。


台16線是土石流密集區,土石流主要發生在山凹

處或河谷中,鬆散的地表土石受重力牽引,成流體狀向下運動。雖然每次地震、颱風從電視報導知道土石流消息,在進入羅羅谷前已經有心理準備,但是親眼目睹路毀橋斷還是感到神傷。災變所帶來的毀滅總是讓人措手不及,當溪水暴漲土石崩落的當時,我們原住民朋友生命財產受威脅,面臨撤離或死守家園時,總是有一些無奈。長老回憶卓崑溪河床一直升高,原本生機蓬勃的山景,變成一片狼藉的黃濁、破碎的土地。


台16線是土石流密集區,土石流主要發生在山凹

處或河谷中,鬆散的地表土石受重力牽引,成流體狀向下運動。雖然每次地震、颱風從電視報導知道土石流消息,在進入羅羅谷前已經有心理準備,但是親眼目睹路毀橋斷還是感到神傷。災變所帶來的毀滅總是讓人措手不及,當溪水暴漲土石崩落的當時,我們原住民朋友生命財產受威脅,面臨撤離或死守家園時,總是有一些無奈。長老回憶卓崑溪河床一直升高,原本生機蓬勃的山景,變成一片狼藉的黃濁、破碎的土地。


台16線是土石流密集區,土石流主要發生在山凹

處或河谷中,鬆散的地表土石受重力牽引,成流體狀向下運動。雖然每次地震、颱風從電視報導知道土石流消息,在進入羅羅谷前已經有心理準備,但是親眼目睹路毀橋斷還是感到神傷。災變所帶來的毀滅總是讓人措手不及,當溪水暴漲土石崩落的當時,我們原住民朋友生命財產受威脅,面臨撤離或死守家園時,總是有一些無奈。長老回憶卓崑溪河床一直升高,原本生機蓬勃的山景,變成一片狼藉的黃濁、破碎的土地。


台16線是土石流密集區,土石流主要發生在山凹

處或河谷中,鬆散的地表土石受重力牽引,成流體狀向下運動。雖然每次地震、颱風從電視報導知道土石流消息,在進入羅羅谷前已經有心理準備,但是親眼目睹路毀橋斷還是感到神傷。災變所帶來的毀滅總是讓人措手不及,當溪水暴漲土石崩落的當時,我們原住民朋友生命財產受威脅,面臨撤離或死守家園時,總是有一些無奈。長老回憶卓崑溪河床一直升高,原本生機蓬勃的山景,變成一片狼藉的黃濁、破碎的土地


長期的遷徙影響原住民文化改變,清晨獨自走在部落想尋找傳統的石板屋,在這裡已經被鋼筋水泥取代,因為石板屋技術因人口流失無法傳承。當我正感傷文化在凋零消失,突然在一片墓園看到一座約1.5立方公尺的石板屋墳墓造成心裡不小的震憾,我的眼是濕潤模糊的,是因為其背後的意義。喪葬祭儀及身後居住的環境是最能代表亡者及家屬內心的安慰與需要,雖然現在部落已經沒有室內葬的習俗,退而求其次是亡者對石板屋的依戀,還是後世子孫想盡力留住傳統。


文化本來就是一種提醒和思索的力量,即使只是生活一種點綴,也能產生重新認識祖先的一種激厲。


雙龍村


在黑夜靠微弱的路燈引照,我們從黑暗來到光明,進入八部合音的世界。布農族天性樂觀開朗經常奔馳在山林間,練出較大的肺活量以聲音表達情感。天籟傳送者以虔誠、莊嚴的心唱著只有旋律沒有歌詞的祈禱小米豐收歌直到天神感應,人界與天界是如此的接近,使在場的聆聽者有蕩氣迴腸感覺。


山上老人習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過因為行程延遲,讓老人家等我們,尤其表演者人數比聆聽者多,讓我內心覺得深深歉疚。這個互動關係很奇妙,我似乎掉入強勢者對應弱勢者的陷阱,我應該尊重老人們的表演,而不是隨時警惕自己,這一切對老人來說已經習慣成自然。所以不要刻意在意老人們的存在,才是對老人們存在狀態的尊重。


地利村


達瑪巒原住民重生協會─公道及雅惠帶領我們繞部落一圈及介紹布農族的板曆。當我們用理性分析公共工程建設經費如何運用的同時,也用感性來體會文化的瑰寶及協會的努力。在這裡有些建物把板曆或圖騰畫在牆上,圖騰的永恆已經甦醒,社區意識的石板是最好的建材。


地利的祖居地「巴庫拉斯」原為河岸平坦、水源豐沛之地,在日據時期為了控制與監視,被強制遷村至地利及潭南。協會結合生態深度旅遊及部落重建,闢了一條回祖居地的路。古道探索不但認識空間也能認識時間,豐富的自然環境及歷史文化,這是一個值得再安排行程的部落尋根之旅,尋找部落失去已久的傳統文化,也能累積對部落的知識。另外雖然文化未必取決於經濟,經濟未必受控於環境,但部落希望留住年輕人就必須增加當地就業機會,創造一個適當的環境,找到一條正確的路是當務之急。


部落宗教信仰是基督教、天主教及礦野教,不論信奉何種宗教,村民對自己的信仰忠誠度極高。從人和村沿台16線有一間玉虛宮信奉北極玄天上帝,心裡正在思考為何原住民部落有道教的廟宇且規模不算小,後來換算漢人佔12%約600人,由此可見台灣廟宇密度之高及宗教信仰在人們日常生活扮演重要角色。


潭南村


潭南國小被評為全台灣最美的校園,是921地震後結合各方面專家的傑作,不同於一般以洗石子鋼筋水泥方式,而是以鋼構簡易的工法。地上二層地下一層的特殊空間與建材,造景以借景手法將四周的山巒納入,即使校園面積不大也有開闊的校景。空間的設計以穿透的方式,創造更豐富的空間,更多元的角落,不會把視野及功能侷限在某一點。木紋地板配上大自然的顏色,令人感覺活潑輕快。


天主堂位在山腰的平台為社區最高點,依山勢而建,正符合座位的空間需求。設計風格與國小類似,脫離了一般設計的窠臼,建築物的偉大在於空間上的氣勢,展現莊嚴又不失美感。內部裝潢採用簡單的方式,令人印象深刻是面對一片大玻璃,這裡採用框景及借景方式,不過令我擔心的是腹地不足,雖然居高臨下但潛在危險還是存在,但願天主保佑潭南村的朋友。


大家一起來


如果想要喚起生命底層的感悟,523的活動是多元的,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理想。只要走出來不管開始時了解多少,我們將與自然更親近,也能讓不同的文化在我們的腳步間融合,讓歷史上漢人與原住民的怨恨在訪問中和解。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五二三登山會
E-mail:523@523.org.tw   匯款資訊:
合作金庫雙連分行(銀行代號:006)
帳號: 0925-717-102529
戶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五二三登山會
本網站由523登山會更新維護,版權皆歸523登山會與原作者所有。程式設計:吳旭昇網頁設計:張伊雯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五二三登山會 版權所有 © 2008 523 Mountaineering Association,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