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盆警備道紀行
作者 /孫銘燐  日期 /2006-03-24
 
 
烏來福山到宜蘭崙埤


春來的三月,早上六點不到,我們在烏來福山村獵人Yawi的親戚家醒來。荒野保護協會熱心的鎮洲,用他的休旅車接駁大家到此行的登山口。鎮洲下午還要到大安森林公園處理植樹的事情,所以只能陪我們走一段就要回頭。


獵人Yawi,小腹微禿,棒球帽下蓋著一頭披肩亂髮,穿著一條牛仔褲和看來是純棉的長袖T恤,手揣著一把獵槍,用原住民慣用的背袋背著我們的晚餐,背袋後還扣一個大不銹鋼鍋。


入山儀式 祈求祖靈祝福


走入不知為何十分髒亂的登山口,我們一行十餘人進入卡拉莫基警備道,此行將沿著日據時間可供騎警奔馬拖砲的警備道,一路走到宜蘭崙埤村。


行走約十餘分,抵一小溪,大夥下背包歇息。斌哥從背包裏拿出米酒,倒入鋼杯。獵人Yawi接過米酒,口唸禱詞,用手指沾酒向空中輕彈,酒滴入地,祈求祖靈保祐我們此行平安順利。


眾人輪接喝下這杯米酒,入山儀式完成。


這條警備道沿山腰開築,行走其間毫不費力,南勢溪水在腳下,像條細緻光帶,閃著銀波。


秋海棠是山羊愛吃的東西。」山徑旁滿是秋海棠,Yawi一手抓起,折下根部讓我們試嚼。


「味道像酸梅!」我說。唾液瞬間噴發。


獵人的眼睛,看到了我們視而不見的東西。


這是山羌的腳印,是公的;這是山豬的腳印,前幾天剛走過;這是山羌的大便,看這形狀,是母的。」Yawi像森林裏的福爾摩斯,任何微小的線索都逃不過獵人銳利的眼睛。


隊裏有位蔡警官,走在Yawi後面,一個不小心在上坡時走太快,獵人又剛好停下腳步,蔡警官一頭撞上鍋子,發出咚的一聲,迴響在山谷裏,好不鏗亮!引起眾人一陣大笑。


這裏是典型的中低海拔山區,潮濕,多雨霧。我喜歡微微溼潤的空氣味,它讓我感覺平靜舒適。


砲台遺址 日警無蹤


我們走到日警遺下的砲台舊址。百年未滿,昔日威懾原住民的強大砲體已消逝無蹤,徒留廢墟。再走一段,吊橋只剩立在岸邊的橋體。


在山徑邊的樹洞裏,同行的一位小學老師發現青蛙卵。透明的蛙卵,小蝌蚪在裏面不時蠕動。喝了無數次士林夜市的青蛙下蛋,這倒是第一次看見真正的青蛙卵。小生命就這樣被包覆在裏面,牠的母親卻早已不知去向。很多生物生來就必需獨自面對殘酷的世界戮力求生,相比之下,建構了社會的人類已算幸福。


抵南勢溪與哈盆溪合流口前,遇到Yawi的兩個上山來抓魚、射飛鼠的原住民朋友,他們的獵犬,是隻黃色混種土狗「一百塊」。


部落遺址湮沒荒草中



在合流口,我們與從宜蘭崙埤上來的獵人Ashong會合。他的眼珠子黑得發亮,身材精瘦結實,才三十出頭,卻是四個女兒的父親,此行還帶姪兒一起上山。大夥圍坐溪邊,聽他講著山裏的趣事。


今天喉嚨有點不舒服,不然會講更多。」Ashong確實是個很喜歡講話的人,連喉嚨不舒服都這麼能講,如果沒有不舒服的話,我想話會更多。


在南勢溪與哈盆溪的合流口旁,有一舊部落遺址。遙想當年,這裏是「生蕃禁地」,漢人休想能進入這片森林,而今卻有原住民朋友與我們偕行。


三月的午後,南勢溪水沁涼怡人。感覺每條不同的溪都有他/她自己的個性與特色。我把雨鞋脫掉,坐在橫陳在溪水中的倒木上,吃著從山下帶來的烤蕃薯,將腳浸入潺潺流動的溪水,感受水的生命力。


陽光散灑,溪畔大石折閃晶瑩波光,微風輕輕吹來,森林瀰漫著春的氣息。啊!這真是讓人感覺幸福的一刻。


我試著用防水相機放入溪底拍了幾張溪床裏的落葉,效果非常好,看到了陸地上的眼睛所無法看見的世界。換上溯溪鞋,我們緣溪而上。休息時,斌哥試射了Ashong的獵槍,看來是當兵的時候沒練好,指定的石頭沒打到。


水淺風輕,不時可見苦花在溪裏翻著銀肚,行走寬廣溪床,我們在無水流過處摘採野草。「二戰期間日本人灑下大量的昭和草種子,為了讓日軍可以在打叢林戰時候有東西可吃。」Ashong邊採溪床上的昭和草邊說。「這是極品喔!看,長得不一樣,炒起來很嫩喔!」


除了昭和草,我們也採了不少廣葉鋸齒雙蓋蕨的嫩芽。「過水燙一燙涼拌做沙拉,或是熱炒,都很讚喔!」Ashong說。


營地終於到了。一行人分頭找柴、埋鍋造飯。六十歲的豪哥異常神勇,扛著巨木過溪,臉不紅氣不喘,真希望我六十歲時,有他一半的猛勁。


鮮美苦花 熱炒野菜


Yawi的朋友用網抓苦花。「我們用的是六分網,魚太小的不抓。但是和我爸爸年輕時比起來,魚還是少太多了。」我可以想像,過去的夏天,整條南勢溪魚群集體翻身,溪面晶亮閃光的樣子。


砍路的山刀,這時變成剖魚的魚刀。他從網上取下魚,用銳利的刀鋒劃開魚肚,黃澄澄的魚卵溢流而出,中年獵人一口吞下。


「試試看,很鮮美喔!」


我試了一口,確實鮮美,只是把蛋都吃光了,魚會不會愈來愈少呢?苦花不知族群愈來愈少的原因,只有嘗過鮮美魚卵的人知道。


Yawi是個一流的大廚,他煮了一鍋馬告雞、香煎了剛捕獲的苦花魚,還煎了一條從山下帶上來的吳郭魚,並用大臉盆煮了一鍋完美的白飯;Ashong將臉盆放在炭火上,加入山下帶上來的鹹豬肉,快炒昭和草與嫩蕨。


啊,這真是一頓豐盛美味的晚餐。


吃晚晚飯後,獵人們出發打飛鼠。Ashong沒去,留下來陪我們聊天。


「怎麼一直沒聽見槍聲?」Ashong納悶。獵人們回來時,我已半夢半醒。隔天醒來才知道,他們打到了兩隻飛鼠。隔天早上,死去的飛鼠身體完全僵硬,要很用力才能把飛膜打開。


我看過飛鼠飛的樣子,在溯行大崙溪上卑南主山時。飛鼠從溪的一邊張開飛膜,自樹梢一躍而下,於黃昏暮色中,無聲地滑過溪的上空到對岸。


飛鼠不真飛,牠只是滑翔,在盈滿溪水聲的黃昏森林裏。


那滑行的姿態,真美。


早餐後,分享過此行的感想後,我們踏上歸途。


路在營地的附近,直上一小段後就接到了日據時期的警備道。我們不從福山植物園的路出去,而沿著古道經過中嶺山下,越縣界抵宜蘭崙埤。


雨開始落下,微冷。


樹枝上纏繞著鮮綠的菘蘿,隨處可見各種不同的蕨類,是典型的中級山景。烏黑晶亮的小黑,是Ashong的狗,牠陪著我們走到宜蘭,四隻腳強壯無比。畢竟是在山裏跑的獵犬,紀律良好,很少亂吠。


Ashong沿途採了一堆山蘇的嫩芽給和他同年出生的蔡警官。「三月,是山蘇長出嫩芽的季節,錯過三月,就要等八月了。」Ashong像是靈活的猴子,爬到樹上嫩山蘇。


「這是肖楠,重在路邊,為了穩固路基。」Ashong向我們介紹。「這是紅檜,這是國民政府種的柳杉,那是九芎,最耐燒。」


活的也能燒嗎?」我問。


「當然,獵人心目中的第一名。」九芎俗稱猴不爬,樹身光滑得連猴子都爬不上去的意思。


「這是墨點櫻桃,我們用來做吊子的最佳材料,有彈性,不易斷。,葉子有杏仁味。」Ashong說。接著,他用山刀砍下山徑旁的樹藤,讓我們吸吮裏面的汁液。


「試試看,很甜美的。」


我接過樹藤用力吸吮,的確甜美。


「但是我這一砍,這藤就死了,看,這原本有個千年古藤,因為被人砍了,所以死掉了。」


我看著地上的藤屍,已不再結實,一踩即散。


「所以不能隨便砍喔!」他說。


即使霧鎖山徑,Ashong的眼仍銳利無比。「這裏有山羌的骨頭。」我定睛一看,在山徑旁確實有一堆細小的白骨,他不說,我一定看不出來。「抓到了獵物不巡,獵物死的不明不白,這樣的獵人很糟糕。」因此,他一路拆掉久無人巡的吊子。他說,他們夏天比較不打獵,因為獵物很快就會壞掉。這或許是種巧妙的平衡,讓動物因此有喘息的機會。


「這個是涼拌的好東西!」Ashong採下台灣桫欏的嫩芽,剝皮後讓我們試吃。好個脆鮮的山珍!「燙過加美乃滋更好吃。」Ashong補充。


四億多年前的上志留紀,現稱「光蕨」(Cooksonia)的蕨類植物現身,它是最早出現的維管束植物。每次看到筆筒樹或台灣桫欏等大型蕨類,總讓我有種奇異的感覺,觸摸蕨體的同時,會覺得觸摸到古老的時間。


行程最後,我們經過舊日警駐在所。Ashong還向我們指出廁所在那裏。駐在所外,日本警察種了一株櫻花,駐在所裏,一個空酒瓶殘留地基上,櫻花與酒,能解鄉愁否?


離開山徑,我們坐上從崙埤開上來的小發財車,十幾個人擠在裏面,一路搖晃而下,某個學弟還放了一個屁,可能是吃了太多蕃薯的緣故。


阿雄載著姪兒,騎野狼跟在後面,小黑快跑緊跟


小黑,苦了你了!人類發明的汽車和摩托車,隨便跑都比你快


這趟山徑之旅,真的學到不少東西,也大開了眼界。爬山如果只是把山路走完就了事,沿途可食可用可聞可賞的植物都視而不見,那真是一大損失。幾個獵人幫我們大家都開了眼,之後有機會,還要向他們多學習。


後記:


1 行程中拍下一張橘色呈圓盤狀的覃類,將照片寄到台北植物園的專用信箱(詳見網址http://tpbg.tfri.gov.tw/),幾天後得到回覆,是「盾盤菌」,屬真菌界,子囊菌門,盤菌目,側盤菌科。子實体聚生,盤狀,0.3-0.8 公分寬,子實層橘紅色,乾後呈暗紅色……。大家以後有什麼想查的植物,或許可以透過這個管道


2 二○○六年四月一日愚人節,幾個哈盆越嶺的朋友一起到豪哥位於鳥來的別墅作客,感謝豪嫂親手烘焙,口感超越米其林三星餐廳的起司蛋糕,與豪哥親手泡製的熱咖啡,也感謝Jogo阿姨提供萬壽菊的葉子讓我們泡花茶。豪嫂摘採新鮮薄菏、薰衣草、迷迭香,加入乾甜菊葉的特製花草茶,更讓大家回味無窮。晚上於高大姐的餐廳用餐,(烏來環山路50號,環山美食,0930921018,高太太)物鮮味美,讓人難忘。當晚共商如何推廣這條登山路徑,讓兩位獵人能得以藉此發揮所長,甚至以此維生,大夥兒陷入苦思。在此也希望在初步企劃成形,昭告眾知後,有更多能人志士能參與這個「哈盆計劃」。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五二三登山會
E-mail:523@523.org.tw   匯款資訊:
合作金庫雙連分行(銀行代號:006)
帳號: 0925-717-102529
戶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五二三登山會
本網站由523登山會更新維護,版權皆歸523登山會與原作者所有。程式設計:吳旭昇網頁設計:張伊雯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五二三登山會 版權所有 © 2008 523 Mountaineering Association,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