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門古道東段上南三段                   鄭安睎

前言:

「關門古道」東段的探勘,到目前為止已經進行了七次的探勘活動。假如,再加上興大法商登山社指導老師─伍元和老師,於86年春假間,所帶的「拔子山活動隊」,我們一行人已經對古道東段進行了八次的探勘。但是,仍有多處小細節尚待我們調查清楚,例如:一、關門古道東段的出口位於何處呢?二、關門古道下馬太鞍溪後,如何接上南三主稜?三、古道正確下溪點(下馬太鞍溪),四、根據《台灣堡圖》中,「關門古道」經過「那實達社」,然後再由拔子山的南面,沿著側稜緩上拔子山,古道路線有點可疑?古道東段的出口,是除了上面所列的疑點之外,另一個尚在找尋的目標,根據筆者的猜測是林務局富源森林遊樂區正門口附近。

但是,由於拔子山700M以下的緩坡處,皆已變成開墾地,「關門古道」路跡早已消失殆盡,找尋不易,導致我們多次探勘皆失敗。為了再次探求心中的疑惑,又來到了富源。


第一天 六月二十四日 台北→富源→蝴蝶谷(富源森林遊樂區)

我們一行人,趁著學校剛放暑假,一溜煙就不見人影,隊員的家人都遍尋不著蹤影。為了圓夢,又來到富源。我們從富源火車站對面老街,沿著日據時代所規劃的街道,往蝴蝶谷散步而去,走不到一半的行程,就遇到在鐵路局工作的鍾兆倩先生,先前多次藉由他的幫助,讓我們得到不少「關門古道」的資訊,他的熱心助人,一夥人早已領教過,這次他也不例外地將大家載至蝴蝶谷,並且邀請大家暫宿他家,由於我們必須按照登山計劃的時間徹底執行,因此婉拒他的好意﹔臨走時,叮寧我們要小心山上的天氣與自身的安全。晚上八點,全隊到了蝴蝶谷,原本要露宿於販賣部的木屋長廊下,怎奈空中又飄起了雨絲,不一會兒就下起大雨來了,心想今晚又是悽慘的一夜﹔失望之餘,突然看見一棟尚在修築的大樓,屋內無人,急忙躲入空屋之中,解決了我們「睡」的問題。隔日一看,空屋是一棟尚在修築中的二樓建築物,可能是富源森林遊樂區的行政中心與生態館。


第二天 六月二十五日 蝴蝶谷→獵路→1000M石洞獵寮

五點多就起床了,大雨停了,沿著屋後的石頭路走,路面覆滿青苔,頗滑。約莫三十分鐘,走到一座木造涼亭,可以俯瞰整個富源溪 (麻子漏溪)、富源村與馬遠村。繼續往上走抵達一個三叉路口,有一座水塔,供應著遊樂區的水源,我們在這裡休息與裝水,突然看見一佈滿苔蘚的說明牌,看了牌上所標示的路線圖,才知道我們剛才所走的是「環山步道」,叉路的下方,有一條「賞鳥步道」直接從溪旁陡上,不需要環繞整個山坡,令我們搥胸頓足。水塔旁有一小路,小路旁有大水管,我們稱為「水管路」,走著、走著,路止於一小溪旁,水管路不見了。我們往回走五分鐘,循著一個非常明顯的獵路往上爬,剛開始時,路跡非常清楚,可是到了650M的時候,獵路消失了,我和伍元和前去找路,伍元和找到一條橫向的獵路,但不確定是否會接到他上次所走的那條獵路(另一條在水源地盡頭的獵路),我們拿出了鎌刀,清除原本就不甚明顯的獵路,獵路一直沿著富源溪旁約700M腰繞,路小雜草多,有時要鑽,有時要爬,覺得自己真像小狗一樣。中午一點,到達最後一條溪溝,過了乾溝以後,沿著東北西南向的支稜陡上,大約兩點半,抵達了1000M的石洞獵寮,獵寮中有薪材與木床,可供5─6人睡。


第三天 六月二十六日 1000M石洞獵寮→1300M→舊營盤→拔子山叉路口→1775M石洞獵寮

清早起來,天氣一掃昨天之陰霾,晴空萬里無雲,在山谷中不時聽到山羌鳴叫不已,彷如天籟之音。從石洞左側的獵路陡上,路側長滿了秋海棠,路跡不甚清楚,再次拿出了鐮刀,「砍、砍、砍」,我們清除了路面的障礙。大約十點多,接到了拔子山的短稜,稜上也有一條獵路,但久無人跡,早已藤蔓環阻,無法通行,想著早年蔡景璋、林文安與簡進清等三位登山界前輩,連同三位山胞,所走的「東郡大橫斷」路線,他們一行人只花一天時間,就從倫太文山附近的營地,急行軍至富源村,古道路況之好,不可同日而語。續行,發現一段非常明顯的古道,古道修築在稜線上,當時清兵挖空山壁,形成L形邊坡,路幅寬約兩公尺半。兩旁長滿了殼斗科的灌木,偶爾點綴山蘇(鳥巢蕨)於枝幹上,地上長滿蕨類,此地高度約1300公尺。沿著路跡走,發現稜線上全是石階,呈現不連續的狀態,總數大約有一百多階,階寬約兩公尺。再往上爬,高度約1500公尺的古道路旁發現了一個廢獵寮,獵寮位於稜上的大平臺上,地上可見倒塌的樑柱,獵寮旁有數個階狀的小平臺,頗似清代屯兵的營盤,我們在此地用餐。飯後,才陡上不久,就發現非常清楚的石階,大約有十階﹔此時,又下起了大雨,一片霧茫茫,急忙拍了照,繼續往拔子山的方向趕路,約在四點半走到了三叉路口,往下的路口是通大富村的產業道路,稜線上的路則為「關門古道」。此時高度已經約1760公尺,「關門古道」完全修築在稜線上,兩旁長滿紅檜,間有松蘿與藤蔓懸掛於枝葉上。緩行,遇到一斷稜,稜上有座木橋,可惜只剩樑木,無木板可供行走,因此我們往左側下繞到對面。下午五點半,到達了長野義虎,所載的高約5900尺(約1788公尺)的石洞,石洞頂有水滴從岩縫中滲出,水質甘甜,洞內平坦,我們選擇在那裡紮營。


第四天 六月二十七日 1775M石洞獵寮→2026峰東鞍→獵路口→2150M營地

出發不久,天氣又放晴了,古道緩上稜線,發現上次路過的「簡易獵寮」,竟然變成「宇宙無敵超級豪華大獵寮」,有水、米、鹽、棉被與薪材等等,早知道昨天不要如此偷懶,再多走十分多鐘,就可以睡到「改良」後的獵寮。古道繼續往倫太文山的方向延伸,我們在1940M的小山頭上遠眺馬猴宛支稜與2700峰稜線。喘息之餘,古道路跡消失了,左側有一條陡上興魯郡山的獵路,我們選擇了獵路,登上了興魯郡山的山頭,過了山頂後,獵路也相繼消失了。此時的山容頗為雄峙,稜上松針舖地,長滿高聳入天的紅檜,紅檜的樹皮上,被刻上了「保」字,據伍元和老師表示,這是林務局的標記。我們沿著標記往上走,不久進入伐木區,伐木過後的次生林,長滿了懸鉤子,空中又起了大霧,能見度極低,無法看到光復林道31.5K的造林工寮。

人類是一種奇怪的動物,常常作一些「反反覆覆」的事情﹔先是「伐木」,爾後「造林」,為的只是剽竊那大自然的資產─森林。伐木工寮變成造林工寮,有點小諷刺。

十二點多抵達2026峰頂,有一不明顯路跡沿著2026峰北側緩下,我們跟下去約七、八十公尺,路跡不見﹔再次接到古道,古道兩側路口滿是藤蔓,試著回砍一段,發覺好累、好累,最後放棄。沿古道續往東行,遇到新、舊兩條獵路,兩條皆直下光復林道,出口處相隔約十五公尺,剛好在31.5K工寮附近。此時的古道非常明顯,有L型的護坡,寬約一丈。我們在2026峰的西鞍休息,往後的行程,一直要到倫太文前鞍才有水,因此我們沿著獵路往下取水,約四十分鐘可以來回,回程途中瞥見一隻碩大的長鬃山羊,相持十多秒,急馳而去,可見此地依然是野生動物的天堂。再行,約在2100M發現一簡易獵寮。由於行程至此還算順利,因此打算在2150M處的古道紮營。經過清理後的「關門古道」,寬平的不得了,可以紮上一頂四人帳,帳旁還有一公尺多的小路可行,可見路幅有多寬。


第五天 六月二十八日 營地→2700M峰→倫太文山前鞍→三叉峰營地→古道營地

紮營在滿是蕨類的古道上,好似睡在彈簧床上,頗為舒服﹔不知東方既白,匆匆起床。今天的行程,預定紮營在三叉峰營地。出發後,大致沿稜走,古道開闢在稜線上,植物雖茂密,但似乎有規律地讓出一條空隙,讓古道通過。八點多,經過幾段石階,其中一段約40度的陡坡,坡上修疊石階,丈量共有9M長,2M寬,12階。過了此段後,古道即將經過一小斷稜,然後再腰繞至2700峰的南側。過斷稜後,路上長滿了箭竹,鑽來鑽去,還是在草叢中尋覓路跡,九點半,抵達了倫太文山前鞍,此鞍部也長滿了又高又密的箭竹,倒木甚多,假如你在倒木中仔細搜尋,偶而會找到小水漥,這些水漥中的水還算穩定,不會乾涸。續行,遇到完整的石階群,數量很多,我們拿起相機猛拍照。從倫太文前鞍起,一直到倫太文山頂,共有十多段的石階群,詳細數目數不清。約中午,抵達倫太文山頂,三角點的基石為花崗岩,約十四公分見方,可惜已經斷為一半,另一截不知流落何方?吃完了午餐後,沿著稜線的南側,緩下腰繞,古道堪稱明顯,不時可見到誘捕獵物的「吊子」。再走兩個小時,抵達古道西下馬太鞍溪的路口,路口有平台地,可搭兩頂四人帳,我們稱為三叉峰營地(位於2796峰北鞍),路口直行為阿巴拉山稜線,右下為古道。古道最初緩下,後來漸陡,我們沿路滑下,路中滿是倒木,一不小心就會翻跟斗,摔的東倒西歪。

古道約陡下一百多公尺,抵達「第一獵寮」。繼續往下,繞過一大乾溝,溝旁長滿咬人貓,谷中則佈滿大石頭,此谷為2796峰西北側的山谷。古道一直腰繞,坡度益緩,最後腰繞至2738峰往馬太鞍溪延伸的稜線上,往後的古道就沿此稜線下至馬太鞍溪旁。天色已晚,選擇在古道上紮營。


第六天 六月二十九日 營地→馬太鞍溪→長野義虎石洞獵寮→馬太鞍溪第二石洞獵寮

紮營古道上是一種享受,回想著百年前的古人,就是從我們上頭踏過、走過,心中有一種踏實的感覺。在海拔2185M處,再度發現石階,約有八、九階。往後一直沿著古道緩下,一直到離溪約一百公尺古道才不見,後來選擇自行下切到馬太鞍溪,約十一點抵達溪旁。再往上溯約六十公尺,抵達長野義虎所記載的可容納二十人的石洞獵寮。為了再次尋找古道上南三主稜的路口,我們扔下了大背包,分頭去找。往南三主稜的方向望去,發現一座磊白的岩峰,我想這就是古道下馬太鞍溪的轉折點吧!

大約一小時過後,我們再次拎起了背包往下游走,大理石質地的巨石佈滿在馬太鞍溪,在強光的照射下,反射出迷人的炫光。溪中堆滿大石,舉步維艱,我們寧願選擇溪旁的陡坡腰繞,渡過一條小支流,又來到另一個石洞獵寮,這一個石洞位於岩峰延伸支稜的最下方,離溪約二十公尺高。突然天空又落下大雨,一行人決定紮營於此,營地旁有一條小溪溝,水量小但仍可取用。在石洞中發現一些獸骨、獸齒與斷頭的鐵製鐮刀,可能為早期的獵人所留下。


第七天 六月三十日 馬太鞍溪第二石洞獵寮→南三段→關門水池

山羌的叫聲,由遠而近,傳播整個山谷,叫醒了沉睡中的我們。趕緊收拾行李,往岩峰出發,此地的植被很稀疏,雖陡還算容易行走。偶有紅檜散生於稜旁,大約在海拔1840M處,接上了主稜,出現了高山箭竹,表示我們的高度正在上升中。過2500M後,稜線越來越陡,植被則是越來越少,少的只剩下杜鵑、芒草與二葉松。遇到幾段斷稜,奮力往上爬,我們手抓著杜鵑,腳底踩著鬆動的岩石,心想著「手中抓的不是杜鵑,是希望﹔腳踩的不是岩石,而是未來」。我們盡量挑較緩的地方上爬,但是仍然陡的離譜,尤其快爬上南三主稜時所遇到的岩壁,陡的人幾乎貼在岩壁上,只能抓著杜鵑,一步一步地「跪」上去,別無它法。快到稜線時,突然聽見有人喊叫聲,我們精神為之一振,原本以為喊叫聲是來自其它隊伍,後來發現是政大登山隊的大石公北鞍探勘隊。約五點,終於爬上南三主稜,他們早已經在那裡恭候大駕,足足等了四十分鐘,我們互相寒喧了一會。回頭往下望,真不是人走的路。上稜線後,大霧籠罩,細雨斜滴,有點寒意湧上心頭。

此刻刮起了強風,一群人急忙的往關門水池移動,途中更發現,原來南三主稜的路,是借用一段「關門古道」。古道一直到我們所爬上的岩峰,才陡下至馬太鞍溪。晚上原本想生火,怎奈細雨綿綿,只好躲在帳中,閒話家常。


第八天 七月一日 關門水池→關門西峰水池

經過幾天的漫漫長路,大夥皆已感覺有些許疲累,因此今天決定「自然起床」,睡到飽為止。雨中,看到另一隊的隊友在雨中打包,歡送他們而去。約九點半,我們才依依不捨離開關門水池,原本打算沿稜下去,後發現從水池的西邊有一條不甚明顯的路跡往關門西稜延伸,我們跟了下去,不久路跡不見,進入一片短箭竹草坡,往左斜切上稜線,密生鐵杉,不久找路中的伍元和學長跌入一片密箭竹林中,看似路跡,以為它只是動物通行的小獸徑,結果清除之後,出忽意料之外,竟然是「古道」。古道大約沿著稜線的南側往下走,沿路都是短箭竹草坡,偶有雲杉與鐵杉相伴,古道在關門西峰與主峰之間的鞍部通過,直到西峰前才往南側腰繞至關門西峰下的大草原。這一段路,已經好久、好久都沒人走過了,路上長滿了箭竹、鐵杉與杜鵑。我們一來發現這段久無人跡的古道,二來也怕箭竹卡到背包,在一陣歡呼與使命感督促之下,決定清除長在古道上的雜木。假如,你有機會到關門水池,可以散步至西邊的緩坡,就可看出西下關門西稜的路口,以及被清理好的古道。

約下午一點,到關門西峰下的一水池。此時,古道路跡再度消失,大家試圖尋找正確下關門西稜的稜線,但是由於稜線太寬,且同時有三條並為西北向的支稜,我們無法判斷出哪一條才是真正的關門西稜,有偶獨無的,此刻天空佈滿烏雲,雲霧氳煙,因此決定先回水池紮營。晚上收聽氣象報導,得知南部已經豪雨成災,由於下關門西稜後,必須溯丹大東溪出去,豪雨後狀況不明,我們的前途堪虞,臨時起意想從七彩湖出去。


第九天 七月二日 關門西峰水池

清早起床,天氣極差,依然籠罩在大霧瀰漫之中,往東望去,偶見南三主稜,間有太陽出於雲隙之中,有點詭異﹔選擇待在原地不動一天,靜待明天的天候狀況。


第十天 七月三日 關門西峰水池

今天天氣稍微放晴,展望頗佳,一覽卡社山脈與丹大橫斷的諸山頭,更可遠眺丹大溪的深谷峻壑,美不勝收。我們再探關門西稜,剛開始時稜緩而好走,但是越來越陡,突然間看到北側一個大深谷,谷下傳來震耳欲聾的水聲,往前一探有瀑布,原來稜線判斷錯誤,我們陡下的是最北的支稜,大家不甘心,繞了又繞,結果竟在三條西北向的支稜間,呈W型縱走橫斷,忽上忽下,時左時右。現在,才真正領會到鑽箭竹的樂趣,最後徒勞無功,轉回水池再紮營一天。


第十一天 七月四日 關門西峰水池→關門水池→關門北山南鞍營地

由於已經用了太多天,無法趕在山難管制時間之前下山,我們放棄尋找關門西稜的古道,期待來日再見。今天預定推進到關門北山南鞍營地,路上滿是刺人的植物,真令人厭惡。


第十二天 七月五日 關門北山南鞍營地→關門北山→六順山→台電避難小屋

天氣並不怎麼好,接上南三主稜的傳統登山步道之後,大多急忙趕路,無暇欣賞美景,我們都希望能提早下山,因此都在「急行軍」。約下午五點,抵達台電避難小屋。


第十三天─第十四天 七月六日─七月七日 避難山屋→舊七彩胡登山口→七分所→六分所(宿) →地利村→水里→台北

沿著新闢建的台電施工便道往下走,不久遇一工程人員,好心載送我們到舊七彩湖登山口。因為沒有工程人員要下山,所以沒便車可搭,我們花了一天的時間,步行到六分所,當晚則睡在林務局的木屋內。隔日,依然沒遇到下山的車,結果又走到三分所,才在那裡攔到便車出水里。晚上回台北。


小結:

「關門古道」東段的路線,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探勘,到目前為止,已經把一些較具可疑性的問題,初步的解答。「關門古道」其實並沒有腰繞至「那實達社」,古道應該還是在拔子山的短稜上,這與《台灣堡圖》的路線圖有些差入,雖然我們沒走到納食達社﹔從地形與實地探勘上,再加上我們從拔子山南側稜線上切拔子山的途中,並沒有發現橫向腰繞的古道遺跡。因此,可以肯定古道路線應該在拔子山的短稜上,並沒有腰繞至富源溪(麻子漏溪)旁﹔過了一千三百公尺後,所發現的古道遺跡,應與當年台大山社陳文翔學長,所發現的古道痕跡,應該是相同的。

至於古道東段出口的切確位置,猜測應在富源森林遊樂區正門口附近。古道下溪後,剛好在溪底長野義虎所謂的「石洞獵寮」的下游約十五公尺,路跡還算清楚。但是,過了溪後,古道就不明顯了,我們是沿著「番地探險談」中所書的「岩峰」而上,途中經過幾處疑似古道的痕跡,也踩到幾階石階。但是,還是不甚確定,是否為「關門古道」。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走入山林,一起尋找那埋藏在中央山脈深處的古道。


探勘小資料:
一、 時  間: 86年6月24日─7月7日
二、 參加人員: 鄭安睎(領隊)、伍元和、韓政燕、楊飛容、邱鈺順
三、 紀  錄: 楊飛容
四、 攝  影: 伍元和、鄭安睎
五、行程安排:
(一)、原定行程:
第0天 6/24 台北→富源→蝴蝶谷(富源森林遊樂區)
第一天 6/25 蝴蝶谷→獵路→1000M石洞獵寮
第二天 6/26 1000M石洞獵寮→1300M→舊營盤→拔子山叉路口→1775M石洞獵寮
第三天 6/27 1775M石洞獵寮→2026峰東鞍→獵路口營地
第四天 6/28 營地→2700M峰→倫太文山前鞍→三叉峰營地
第五天 6/29 營地→馬太鞍溪→石洞獵寮
第六天 6/30 石洞獵寮→南三段→關門水池
第七天 7/1 關門水池→關門西峰水池→2396峰
第八天 7/2 2396峰→哈巴昂社
第九天 7/3 哈巴昂社→丹大溫泉
第十天 7/4 丹大溫泉→丹大社→六分所
第十一天 7/5 六分所→地利村→水里→台北
第十二天 7/6 預備天
第十三天 7/7 預備天
第十四天 7/8 預備天
(二)、實際行程:
第0天 6/24 台北→富源→蝴蝶谷(富源森林遊樂區)
第一天 6/25 蝴蝶谷→獵路→1000M石洞獵寮
第二天 6/26 1000M石洞獵寮→1300M→舊營盤→拔子山叉路口→1775M石洞獵寮
第三天 6/27 1775M石洞獵寮→2026峰東鞍→獵路口→2150M營地
第四天 6/28 營地→2700M峰→倫太文山前鞍→三叉峰營地→古道營地
第五天 6/29 營地→馬太鞍溪→長野義虎石洞獵寮→馬太鞍溪第二石洞獵寮
第六天 6/30 馬太鞍溪第二石洞獵寮→南三段→關門水池
第七天 7/1 關門水池→關門西峰水池
第八天 7/2 關門西峰水池
第九天 7/3 關門西峰水池
第十天 7/4 關門西峰水池→關門水池→關門北山南鞍營地
第十一天 7/5 關門北山南鞍營地→關門北山→六順山→台電避難小屋
第十二天 7/6 避難山屋→舊七彩胡登山口→七分所→六分所
第十三天 7/7 六分所 →地利村→水里→台北

← 回山中記情

最新更正日期︰01.31.1999.

版權所有 523俱樂部  Copyright The Club of 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