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環境的宏觀思維
作者 /宋一炘  日期 /2007-03-31
 
 
(本文已刊登在523登山會96年春季刊上)

自大學開始登山以來,有幸接觸到台灣美麗的山林,藉由親身體驗自然帶給身心靈的美好提昇與感動之外,也開始認知到它的可貴與重要性。於是,對於這個孕育所有物種的環境漸漸產生關懷與責任感,總希望能為它做些什麼,特別是當親眼目睹山林環境,由於短視或認識不足所造成的改變,甚至是破壞,更感到痛心與惋惜。於是不禁捫心自問,自己是否真的了解要如何對待環境,自己在山林的所作所為真的是妥適的嗎?
學習LNT課程的契機
基於這種對於環境的重新省思,讓我開始注意相關的議題,期待學習更多有關的知識與觀念,並試圖在自己從事的活動中加入這些元素。於是,當開始有人倡議『生態登山』的觀念時,就覺得這也許是我們該走的方向,也一直希望能在這個領域中貢獻一點力量。雖然如此,「Leave No Trace」(無痕山林運動,簡稱LNT)對我而言還算是個陌生的名詞,但懵懂之間似乎知道概念是相通的。拜機緣所賜,參加了阿杰(陳彥杰)所辦的Leave No Trace Trainer Course,讓我對其內容有了深刻而全面的認識。加上適逢林務局主導推動「無痕山林運動」,希望把這種環境倫理的概念深植於台灣,才有機會參與這個千載難逢的訓練,也希望在這宏大的計畫中貢獻一些心力。
不同背景的伙伴攜手合作
這次在大雪山森林遊樂區舉辦的第二梯高階講師訓練課程,五天四夜結合室內與野地的訓練中,透過講述、討論、表演、遊戲、實際操作等多元的學習過程,除了讓自己對於LNT的七項原則有更多的練習機會,並觀摩及演練了更多的授課方式與技巧,也對它的精神與內涵,有了更深的體會與了解。更難能可貴的是,在這次訓練中認識了許多朋友,除了來自各個戶外領域與關懷環境的同好外,還有一些於相關公部門的夥伴。一同在戶外生活,其實是相互認識與培養情誼最佳的方法。幾天下來,不但建立起彼此的友誼,也透過這種土地管理者與使用者相互激盪的交流與互動,更加清楚對方的立場與需求,甚至是難處,而能互相體諒,營造共識,建立合作的契機,一同為推動這項土地倫理或戶外道德的概念而努力。
個人投入這個領域的時間還很短,對於相關知識知道的也很有限,更逢論親身力行。從以前開始,就有許多人投入這項觀念的推廣,如:歐陽台生老師、謝智謀老師、郭育任老師、政翰(林政翰)、阿杰(陳彥杰)、彥暉(徐彥暉)、阿展(連志展)、斌哥(鄭廷斌)、冠璋(吳冠璋)…等,從這些先進,或是熱愛戶外活動與關懷山林的朋友,乃至於是社團內的學弟,我真的學到了許多寶貴的東西,也從每個人身上看到令人感動的執著與熱情,及足堪仿效的楷模。
LNT七原則
關於所謂的LNT的原則,主要是以下七項:
1. Plan Ahead and Prepare 妥善的事前計畫與準備
2. Travel and Camp on Durable Surfaces 在永續的地表上行走與露營
3. Dispose of Waste Properly 適當地處理廢棄物
4. Leave What You Find 將你發現的事物保持原狀
5. Minimize Campfire Impacts將營火產生的衝擊降至最低
6. Respect Wildlife 尊重野外生命
7. Be Considerate of Other Visitors 考慮並體諒其他戶外使用者
這些原則,主要涵蓋了對待野地環境的態度與實際方法。個人認為,我們應該著眼在LNT的實質精神所在,而非一味地強調如教條似的細節,要從心裡去體認LNT的環境倫理觀念。因此,當思索如何適當地對待環境時,我們應該思考,如何作才對環境最有利?如果影響必定會產生,如何將衝擊降到最低?否則,只是在意排遺是否要帶出野地;是否應該生火;採集與狩獵是否應該等細節,也許會錯失LNT真正的核心價值。
LNT原則下,如何實踐?
再者,我們應該要建立環境關懷的價值觀,而非評斷一個人在野地行為的對與錯,也不去強調或塑造人類不屬於自然環境。畢竟,人類與這個地球也共存了數百萬年,只要大家反思一下,究竟我們現在的所作所為,是否能讓環境有永續發展的空間?所以,只要願意花點時間對這個觀念多思考一下,也許您會有一些想法和體會,也會希望能為我們的環境做些什麼事吧!
因此,如何跨越0與1這條界線,在於一己的想法,只要願意朝這個觀念去想、去做就可以了。當然,對於願意投入LNT推廣的有心人來說,更多的思考與身體力行就顯得格外重要,如何以身作則,引領更多人加入LNT的行列,才是關鍵所在。
更宏觀的視野
我們也必須以更宏觀的視野來看待LNT。作為LNT的認同者、參與者、推廣者及教育者,甚至土地的管理者,或許不該僅僅將視野聚焦在表面的野地使用與衝擊上,而應該將這個環境關懷的觀念落實到日常的生活上。一個在戶外力行LNT觀念及作法的人,如果回到都市就恢復往常的生活方式,做任何事情,都沒有想到對於地球整體環境的影響,那麼對整體生態而言,貢獻還是相當有限的。
我想LNT的精神,應該不僅是消極地減少對環境的衝擊,而是要想如何對環境有更積極的作為,並落實到所有的環境與日常生活。有一句口號這麼說:「人類是唯一一個有能力保護其他物種的生物」。雖然我不認為人類有這麼偉大,而且實際上對環境破壞最大的也許就是人類。然而,人類畢竟是具有反省能力,且有較多可能性去改變這一切,這也許就是我們的良心吧!我們或許該秉著更多尊重與感恩的心理,去看待所有物種與環境,共同期待營造一個更長久,甚至是永續發展的未來。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五二三登山會
E-mail:523@523.org.tw   匯款資訊:
合作金庫雙連分行(銀行代號:006)
帳號: 0925-717-102529
戶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五二三登山會
本網站由523登山會更新維護,版權皆歸523登山會與原作者所有。程式設計:吳旭昇網頁設計:張伊雯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五二三登山會 版權所有 © 2008 523 Mountaineering Association,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